前言:
如何挑選SSD? 這應該是大家升級硬碟都會遇到的問題。剛好前幾天在幫筆電升級SSD,過程中發現很多細節,於是整理成升級硬碟的5大注意事項,也算是一偏簡單的教學:主機板介面? 什麼是gen3、gen4? Key號又是什麼? 資料又該如何轉移? 這篇挑選SSD懶人包帶你一次看懂~

升級硬碟要點1:主機板的介面– m.2、sata與m-sata
就像充電接口一樣,如果是type-c的充電線,就無法插入Lightning為蘋果充電。
在購買SSD之前,需要先了解電腦的主機板擁有哪些介面,桌機與電競筆電可能有兩種以上的介面,如果是專為移動設計的筆電,則一般只有m.2的介面。但依電腦類型無法準確知道主機板有哪些介面,因此我們有一些方法去準確地知道,可以使用什麼樣的SSD。

使用第二個方法查詢,有時候查到的結果是HHD(傳統硬碟),傳統硬碟也是使用SATA,這時候最好還是要回到第一種方法,額外去確定主機板能否支援SSD,不過以目前市面上的主機板,幾乎都已經支援SSD了。
升級硬碟要點2:主機板支援的世代(gen)
由於技術的發展,硬碟的處理速度有階段性的突破,每次的一大進步就是一個世代。
SATA的世代表
版本 | 頻寬 | 理論速度 | 編碼 |
---|---|---|---|
SATA Express | 16Gb/s | 1969MB/s | 128b/130b |
SATA 3.0 | 6Gb/s | 600MB/s | 8b/10b |
SATA 2.0 | 3Gb/s | 300MB/s | 8b/10b |
SATA 1.0 | 1.5Gb/s | 150MB/s | 8b/10b |
m.2的世代表
版本 | 頻寬 | 理論速度 |
---|---|---|
PCIe Gen 3*4 | 4Gb/s | 3000MB/s |
PCIe Gen 4*4 | 8Gb/s | 6000MB/s |
主機板的生產,通常會以當時已有的最好的技術進行製作,因此若主機板製作時有gen3.0,則通常主機板則最高支援gen3.0。
當gen3.0的主機板插上gen4.0以上的SSD,是無法完全發揮SSD的讀寫速度,會被限制在gen3.0的速度。所以在購買SSD之前,可以先查一下主機板能夠支援的最高世代。
升級硬碟要點3:m.2 SSD的大小與key號
大小
如果主機板的接口是m.2,則需要額外注意大小與key號
M.2標準允許模組寬度為12、16、22和30毫米,長度16、26、30、38、42、60、80和110毫米。
SATA則沒有大小的疑慮。
通常是移動設備,例如:筆記型電腦,需要特別注意大小。通常移動設備會指定使用m.2的SSD大小。
常見的尺寸是2230、2242、2260、2280 和 22110,前兩數字表示寬度,其餘表示長度。

key號
key號表示m.2 SSD上的針腳數目與配置(也是一種介面差異)。
現在大部分的電腦,為了能夠擁有用快的速度,通常是使用B key(PCIe×2)以及M key(PCIe×4)。這是一種防呆機制,避免插錯卡,但也表示雖然都是m.2,卻又要額外留意有不同的介面差異。
補充PCle:是一種傳輸協議。而PCIe×2與PCIe×4的差別可以想成有幾個通道,在通道大小固定的前提下,2個通道的出水量一定比4個通道要來的小,所以PCIe×2的讀寫能力就比PCIe×4要差。
升級SSD需要考量的主機板部分,大概就是以上這些,總結一下有:
- 介面差異
- 世代(gen)的支援
- m.2的大小與key號
升級硬碟要點4:挑選SSD
知道自己主機板能夠使用的SSD條件之後,就能夠開始挑選SSD。購買SSD之前建議可以去爬下文,看看各廠的SSD評價,同時也留意購買的SSD的讀寫能力,因為相同世代下,還是存在著些許的能力差異。依照版主個人經驗
以我自己挑選SSD舉例。
這次我選擇的Samsung SSD 980,選擇的原因就與我的主機板有關,因為我的主機板最高只支援到gen3.0,加上考慮到m.2 SSD的世代升級速度很快,所以我也不考慮購買gen4.0或gen5.0。
由於我要更新的設備是筆電,在經過爬文的評價搜索後,選擇穩定性高的980,而不是其他型號。
至於選擇Samsung作為品牌,有一個額外原因,就是Samsung額外提供了資料轉移軟體,且這個軟體支援作業系統的轉換(該軟體僅能使用在轉移的目標SSD為Samsung SSD)。
但如果你是gen4.0或gen5.0的話,是可以選擇ADATA威剛的XPG GAMMIX S70系列,目前新的3D 快閃記憶體在讀寫跟耐用性評價是還蠻不錯的。
升級硬碟要點5:資料的移轉過程
最後來說說資料轉移軟體,選擇軟體要考量想要升級的硬碟是否含作業系統?
如果想要升級的是系統碟,因為包含作業系統,就會與開機有關,所以會有自動以及手動兩種。
自動的轉移軟體只要放著,會替你完成所有完整的克隆過程;手動的轉移軟體,則會提供許多彈性的設置,同時也需要自行去處理開機程式的問題。
自動轉移能夠選擇的輔助軟體就會比較少,同時風險也會比較高;手動轉移相對選擇多,但也需要額外的相關知識,但好處是會相對安全。
使用自動轉移的軟體會遇到一些狀況,像是進度條卡在99%或是100%的情況,通常遇到的話說明軟體已經進行到最後,並且為了轉移開機程式,會對電腦進行重新啟動或是關機,所以通常卡住10-20分鐘都是正常情況。
無論自動或是手動轉移,遇到卡住在0%的情況,則有可能是介面連接脫落,又或是系統啟動了bitlocker程式。
bitlocker程式是一種磁碟的保護程式,對磁碟的讀寫進行加密,因此在進行資料轉移之前,要確定是否關閉了bitlocker程式。
以上就是這次升級SSD的心得,^^
This article was written by 洋洋>///<. Any similarities to other works are purely coincidental.